2月24日,全省教育大会在广州召开。江门市教育系统积极响应,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大会精神的热潮,各教育工作者立足岗位,围绕“锚定方向、铸魂育人、创新驱动、强师筑基”等方面畅谈感悟,凝聚共识、谋定举措,奋力书写教育强市建设新答卷。 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感受——
五邑大学党委书记栾天罡
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性、人民性、战略性、基础性,锚定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定位,紧抓“面向湾区、侨校特色”两条主线,抓改革、增内涵、强特色、拓空间,在服务教育强省建设中展现侨校新作为。
学校将继续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广东省、江门市产业发展需求,按照学校“12345”新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侨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深入推动全面育人中心建设,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做强新工科,做特新文科,布局新医科,实施“学科提质行动计划”,提升学科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深入推进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打造湾区人才增长极;高质量、高起点推进校地共建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建设,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联合体,赋能产业升级突破;深化“侨校+侨乡”特色,建设“一带一路”产学研基地,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渠道,构筑教育合作新格局;加速布局江海新校区,打造集产业、教育、科研、国际交流、商业于一体的政产教研创新融合发展联合体,创新办学模式和体系,构建“江门硅谷”新典范,拓展急需学科增长极,创新产教融合示范区,为人才培养与应用技术攻关提供硬支撑,为教育强省和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张忠林
全省教育大会关于职业教育的系统部署,为我们指明了前行方向,明确了奋斗目标,主要体现在推动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加速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以及大力深化产教融合等关键领域。这些举措的有效实施,将极大提升广东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效益,源源不断地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身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积极响应大会号召,一方面,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全力推动中高本一体化协同发展,积极拓展国际化发展道路,与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接轨;另一方面,秉持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和实践全新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致力于为学生营造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环境,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将紧紧围绕江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投身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现代职教体系新路径实践,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建设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通过不懈努力,为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贡献“江职力量”。
江门市教育研究院教研员
丁玉华
通过深入学习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后,我倍感教书育人责任重大,立德树人工作任重道远。大会强调了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与使命,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航标。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研工作者,我将以实际行动践行大会精神。
一是急需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从以下五方面着力:修身养德是重要保障,专业阅读是动力引擎,课例研究是提升策略,反思写作是重要路径,实践创新是必由之路。
二是在教育改革的新征程上引领教师要努力践行“三读”:读书·读课·读人;“三耕”:目耕·舌耕·笔耕;“三立”:立德·立功·立言。我们要善于讲出广东教育教研的“好故事”,唱出“好声音”,抒出“好情怀”,成长为有思想的实践者,有发现的研究者和有创生能力的变革者,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江门市第一幼儿园党支部书记
江门市第一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长
李爱东
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深入学习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后,我深感责任重大。大会强调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赋能,为新时代学前教育发展擘画了清晰路径。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承载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神圣使命。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大会精神落地生根:
一、弘扬教育家精神,建强师资队伍。江门一幼将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思想、政治、法治意识;完善教师的培养机制,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磨练教师的专业能力;发挥示范幼儿园的引领作用,以标杆发展为目标引领教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二、打造智慧校园,赋能学前教育。大会提出“数字化赋能教育改革”,我们将以“智慧校园”“绿色校园”为特色,融入“科技、生态、健康”智能技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激发幼儿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构建五育融合、思政引领、智慧赋能的幸福课程。
三、强化示范引领,提升教育品质。江门一幼将充分发挥省级“双名工作室”和省级首批优质教育集团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通过资源共享、师资培训、课程共建等方式,带动五邑地区学前教育协同发展,致力打造学前教育的优质范本,推动教育公平与优质均衡发展。
江门一中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
2022级级长
蒋嘉骏
认真学习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后,我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育人先铸魂,讲好思政课,至关重要。在教育强省号角吹响之际,我将继续探索优化思政教育,育好时代新人。
一是构建“贯通式课程体系”,让思政教育“有知有度”。链接大中小学段内容形式,构建知识习得、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的三维进阶体系,实现思政教育螺旋上升、贯通一体的深度学习。
二是强化“沉浸式体验场域”,让思政教育“有趣有味”。时政热点评述、模拟法庭体验、博物馆里解密、党史戏剧演绎、政协提案撰写……形式多样有趣,让学生沉浸其中,实现“身体在场、情感在线、价值入心”。
三是构建“融合式育人矩阵”,让思政教育“有域无界”。融通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多维教学时空,融合院士、大国工匠、抗疫英雄、身边榜样等多元主体,实现思政教育“固定教室”到“流动场所”、从“单向灌输”到“多维互动”的转变。
江门市第一中学景贤学校
党委副书记、校长
麦剑平
全省教育大会明确,广东正稳步迈向建成教育强省的战略目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关键任务。这需要构建贯通式培养机制,打破学段壁垒,保证教育连贯与整体。同时,要优化评价体系,摒弃单一成绩选拔,构建科学多元的选拔机制,为创新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大先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保障。师范院校应加强师范生培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与中小学合作设衔接课程,对新教师入职前三年,从师德、学识、育人情怀、教育智慧和社会担当等多方面培训,为培育“大先生”打基础。
以创新培养模式为核心。地区教育部门依据实际整合优化资源,突破校内局限,探索“校内 + 地区合作”新模式。作为学校管理者和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我将带领团队改进教学方法,遵循学生思维规律,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培养创新思维,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助力。
江门市蓬江区紫茶中学
党支部书记、校长
张又红
全省教育大会对加快教育强省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紫茶中学作为江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窗口学校”,深入推进“五育并举”,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是横向“联”,优化“紫慧”课程体系。学校构建了涵盖厚德、善学、善体、尚美、勤劳五大领域的“紫慧”课程体系,开设科创、民乐、篮球、书法、啦啦操、人工智能编程等特色课程。在课程改革中,积极探索项目化学习和跨学科教学,以多元化的课程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是纵向“深”,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学生立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加强“慧美”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优化“五品少年”评价体系,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引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
三是指向“新”,注重创新人才培养。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融“课、训、赛”为一体,组建科学教育团队,加强校企场馆联合,致力于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研究,一体化推进广东省科学教育实验校的建设,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育强国的征程已然开启,教育强省的蓝图已然绘就。紫茶中学将牢记教育使命,立足“五育并举”,从“联、深、新”三个维度持续发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
江门市蓬江区里仁小学
党支部书记、校长
万川
2月24日上午,全省教育工作大会隆重召开,我有幸聆听黄坤明书记、怀进鹏部长等领导对教育工作的深入讲解与深刻阐释。他们的高瞻远瞩、精准剖析,让我深受启发,也深感使命在肩。会议指出:“广东教育规模大、发展快、动力足,要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教育改革。”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当下,作为基层一线学校,如何将大会精神深入实践、有效落地?里仁小学将从以下两点入手,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孩子实际发展规律,坚持课程变革与技术升级相结合,在敬畏与创新中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与学的新范式。
二是以跨学科主题劳动科学实践为主线,打破学科壁垒,构建综合性的学习场景。通过STEM课程、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人工智能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素养。
江海区景贤小学
党支部书记、校长
莫斯汝
学习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后,我深受鼓舞,也对教育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创新发展是教育进步的核心驱动力。身为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在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践行大会精神,把思想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贡献自己的力量,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积极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如借助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同时,作为广东教育事业的一分子,我将积极推动科教协同、创新发展在学校的落地实施,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培训,营造创新氛围,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而不懈努力,助力广东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广东教育强省建设添砖加瓦。
鹤山市沙坪街道第七小学
党支部书记、校长
麦根河
2月24日,全省教育大会的隆重召开,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教学改革对基础教育发展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接下来,沙坪街道第七小学将继续以“践行七彩教育,成就出彩人生”为办学宗旨,以“七彩文化”为办学抓手,构建德、智、体、美、劳深度融合的育人体系,培育全面发展的七彩少年。
一是德润赤心。我们将以国家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活动,结合校园七大节日,创新开展“七彩德育活动”。
二是智启橙光。以“1+1+3+N”管理模式深化集团化办学,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课堂改革,设计具有校本特色的学科融合实践作业。
三是体跃金辉。在全校范围推广“一球一绳会游泳”,打造足球、游泳、乒乓球等特色课程,助力学生通过各类比赛增强体质、锤炼意志。
四是美沁青韵。以合唱、管乐、书画等美育成果展示活动为载体,实施“一生一技会唱跳”工程,让艺术滋养生命底色。
五是劳铸紫魄。创设特色校本劳动课程,引导学生在劳动教育基地和劳动实践教室的实践活动中,淬炼品格。
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七彩文化”的调色盘作用,将五育元素转化为鲜活的教育场景,让每位学生的成长在五育共生中绽放独特光彩!
恩平市冯如小学大槐分校校长
陈永锋
全省教育大会的成功召开,为新时代广东教育描绘了一幅宏伟而清晰的蓝图。在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征程中,冯如小学大槐分校将紧紧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学校的生命线,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等措施,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以文育人,勇毅前行,努力办更有质量、更有温度的教育,为推进教育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一是继续秉承“茶礼养德”的办学理念,将茶礼中蕴含的谦逊、包容、礼仪等品德融入日常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特色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二是持续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与心理关怀,确保每一位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三是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结合大槐镇经济发展特点,开展职业启蒙教育,让学生了解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知识,打造更加包容、公平的教育环境。
来源:各学校、江门日报(文/娄丹 吕中言 曾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