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会区根据上级的决策部署和文件要求,全面推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全区236个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十年来,广大村(社区)法律顾问认真履职,为基层干部群众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助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稳致远。据统计,全区村(社区)法律顾问年均为村(社区)治理提供法律意见354次,提供法律咨询超30000人次,参与化解矛盾纠纷800余宗,举办法治宣传、讲座944场次。
坚持“普法+审查”,做好法治“宣讲员”
创新搭建“榕树下的法治讲堂”平台,在司前镇村(社区)法律顾问到村内的榕树下、法治文化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群众集聚点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讲座,送法上门……以接地气的方式让群众享受“家门口”的免费法律服务。
在三江镇,临步村法律顾问陈亮才一周连续两天从律所开车到村,协助审查村规民约、经济合同,帮助困难群众依法申请法律援助。“租赁合同的期限是二十年,承包合同的期限要根据土地用途确定……”谢禾村法律顾问黄华婧在审查合同的时候耐心向村干部解释。随着基层干部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村(社区)法律顾问在法律审查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
坚持“调解+释法”,做村居治理“智囊团”
“承包款逾期不交,多次催收无效,难道我们真的拿他没办法了?”——罗坑司法所在走访中了解到村级普遍面临着承包款催收难题,迅速组织各村法律顾问行动起来,积极协助村级处理承包款纠纷。各村法律顾问积极响应,采用调解和律师函非诉方式为主,辅以诉讼方式作补充的方案,快速破解承包款难题。近三年,全区村(社区)法律顾问协助成功处理承包款纠纷500余宗,有效帮助集体挽回经济损失。据悉,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自推行以来,法律顾问发挥专业优势,参与遗产继承纠纷、邻里纠纷、土地流转、婚姻家庭、借贷纠纷等各类调解近8000余宗,为村集体、群众节省了诉讼成本,为平安新会建设贡献力量。
坚持“献计+献力”,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
在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村(社区)法律顾问扮演着重要的、专业的“N力量”角色。司前镇村(社区)法律顾问黄万科协助司法所等部门调处一宗较为复杂的商户租赁合同纠纷。经过4个月的不懈努力,最终处理好出租方、承租方、18家商户之间解除合同及腾退场地事宜。会城街道同德社区一居民楼管道渗漏,面对只有个别住户愿意协商处理的困境,法律顾问蓝彩虹协助相关部门、居委会通过张贴公示、电话沟通核实并邀请楼长见证等方式,最终顺利通过维修方案并迅速施工修复,及时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坚持“结对+公益”,打好法治帮扶“组合拳”
推动律师行业党组织与村(社区)、两新党组织结对共建,先后推动广东圭峰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与三江镇深吕村党委结对,新会区律师联合党支部与新会陈皮村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结对,促进双方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融互促。遴选优秀的村(社区)法律顾问组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公益律师团、商事调解专家库等,以法治保障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动全区村(社区)法律顾问参加“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捐助活动,筹集帮扶资金用于帮扶村修缮基础设施、开展困难学生助学、困难群众慰问活动。
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实施十年以来,我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律师经历了从连坐几个月“冷板凳”,到收获村民信任,法律问题事事顾问的转变;从村委合同不满几百字,到现在凡是合同必先给律师过目的转变,驻村律师对村民、村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习惯养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收获了职业上的成长和进步,以及村民的情谊和信任,更为维护基层和谐稳定、提升基层法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化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提升和扩大村(社区)法律顾问在基层治理的参与度和覆盖面,推动律师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中赋能加速,助力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末梢神经”,以高质量的法律服务护航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