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拓展教育帮扶形式,提升教育矫正质效,江门市各级社区矫正机构以文化教育为切入口,充分发挥好文化导向作用,强化文化教育的浸润,引导社区矫正对象从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影”领教育,回归初心
江门市社区矫正管理局联合青葵社工机构,特别邀请“音乐党课”主创人陈晚翠老师结合《狂飙》影视题材,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线上网课。课程中,陈老师深刻剖析了主角安欣这一人物形象——一位不忘初心、心怀正义的好警察。安欣以其善良坚韧、公而忘私的高尚品质,从青春年华到白发苍苍,始终坚守道德底线,不遗余力地与黑恶势力抗争,全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通过安欣这一角色的生动诠释,课程进一步引申出我们身边那些同样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无私奉献的“安欣”们,他们的事迹深深触动了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灵,不仅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更增强了他们积极改造的信心,为他们的未来之路点亮了明灯。
文化润心,德法相融
相较于法律的刚性约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更易于被社区矫正对象所理解和接受。蓬江区社区矫正管理局开展“传统文化+法治教育”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中,受邀律师以孝善文化为引子,通过深入剖析矫正对象所犯罪行对其家庭和社会的伤害,巧妙地将话题引入法治教育领域,为社区矫正对象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这一举措不仅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法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更提高了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工作人员为社区矫正对象讲解宣传手册
非遗传承,匠心助矫
江海区社区矫正管理局立足本土文化特色,深挖非遗文化精髓,开展“社矫+非遗”主题教育活动。司法社工向社区矫正对象介绍了江门非遗文化,并现场展示了生恭鲤鱼的艺术作品。社区矫正对象得以近距离领略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深入了解了生恭鲤鱼的制作工艺、技法精髓及其背后承载的匠人精神。社区矫正对象纷纷表示,将以非遗传承人为榜样,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社区矫正对象欣赏外海非遗作品——生恭鲤鱼
以文化人,矫心前行
开平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围绕五邑侨乡文化的发展,开展“文化教育+技能培训”主题教育活动。司法社工介绍了广府文化中江门五邑地区的特色民俗,加深了社区矫正对象对侨乡文化的认知。技能培训环节,培训老师紧扣时代趋势,聚焦热门短视频制作领域,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社区矫正对象积极参与,就制作中遇到的难题与讲师展开热烈互动。新颖的活动形式既丰富了社区矫正对象文化视野,更激励他们运用所学技能,为家乡的宣传与建设贡献力量,共同缔造美好家园。
社区矫正对象参加短视频制作技能培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