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江门通江达海、承东启西,拥有414.8公里大陆海岸线和4880平方公里的广阔海域,大陆海岸线占全省1/10,海岛数量全省第二,在珠三角7个沿海城市中大陆岸线最长、海岛数量最多、滩涂面积最大,海运贸易发达。
(图为:江门海运发达,来源:网络)
江门因海而生,更要因海而兴、向海图强。
江门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实施海洋经济提质行动,建强现代化海洋牧场。要构建涉外法治工作大格局,探索推动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简称“深国仲江门中心”)开展海事仲裁服务,针对葡语国家、东盟、太平洋岛国等重点地区完善涉外法律服务布局。
海事仲裁作为解决海事纠纷的重要途径,在定纷止争,打造稳定的海上法治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仲裁作为与诉讼平行的纠纷解决机制,仲裁更凸显效率性优势。其一,仲裁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程序具有非形式性和灵活性;其二,相比诉讼的两审终审制,仲裁的一裁终局制度更具效率性。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支持深国仲江门中心探索开展海事仲裁服务,江门市委这一考量正是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的有力举措。事实上,当前国际海事仲裁伦敦仍处该领域的前沿,粤港澳大湾区仅有香港律师熟悉伦敦及香港海事仲裁,香港海事仲裁协会的仲裁员熟悉航运业务,理解东西方的文化差异,香港海事仲裁与国际接轨,国际认可度逐年上升,并与新加坡积极竞争海事仲裁区域中心地位。
深圳与香港一衣带水,特别是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后,江门迎来了“大桥经济”历史机遇。抢抓这个机遇,整合盘活大湾区的优质法治资源,实现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深度融合,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江门市委久久为功的一项重要举措。
深圳国际仲裁院立足湾区,联动港澳,服务全球,内设深圳国际仲裁院海事仲裁中心,重点借鉴吸收联合国贸易委员会规则以及其他国际著名海事仲裁机构规则,同时结合我国内地海事物流行业惯例和最新发展,创新和完善海事争议解决规则,增强航运相关法律服务配套软实力,提升海事海商争议解决能力,培养涉外仲裁人才,更好地为中国出海企业保驾护航。
(图为:江门正在大力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来源:江门发布)
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是江门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发出的冲锋号。依托深圳国际仲裁院积40多年积累的国际公信力和全球影响力,深国仲江门中心探索开展海事仲裁服务,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和比较优势。对于江门打造航运强市、贸易强市、投资强市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为: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来源:江门发布)
通江达海,奔腾不息。百年前,一代又一代华侨扬帆出海、开拓进取,在海外闯出一方天地。百年后的今天,江门再次踏浪而行,向着大海深蓝处出发!
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推动海事仲裁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形成合力、久久为功。江门将以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为契机,激活探索海事仲裁服务“蓝色引擎”,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努力书写粤港澳大湾区海事仲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