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蓬江区持续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着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形成科学规范、权责清晰、专业高效的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参与编制的《广东江门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和服务标准化试点》入选司法部2023年度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2023年11月,白沙街道和杜阮镇执法办被选为全国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现场教学点,入选广东省65个基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名单,获司法部充分肯定。
一、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强化执法改革统筹协调机制
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各方面和全过程。一是区委、区政府把稳改革方向,强化制度机制建设。制定推进全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24份,加强统筹协调、统一部署、统一培训、统一指导、统一监督,将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纳入法治蓬江建设考评指标体系,召开动员部署会、观摩推进会、专班专题会、推进调度会全力推进,定期开展专项执法督察,选取白沙街道执法办和杜阮镇执法办作为示范点,完善系列执法流程指引,以点带面推动全区镇(街)执法办规范化建设全覆盖。二是各镇(街)党(工)委凝心聚力促改革,创新改革落实机制。统一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由镇(街)党(工)委书记担任主任,统一领导和指挥辖区各类执法工作和执法力量,协调解决疑难问题,推动“党建红”和“执法蓝”深度融合;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党支部,打造“红色充电站”“红色长廊”等党建阵地,加强与物业小区、行业协会等党支部联建,共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阵地,提升普法宣传成效,推动执法人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切实增强基层执法力量“战斗力”。
二、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执法能力水平
在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赋权增能新形势下,坚持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提升执法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高质量推进职权事项下放。按照“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有监督”要求,梳理并公示下放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行政执法职权事项目录清单501项,建立动态评估调整机制,对专业性较强或镇(街)一致认为无法承接的行政执法职权按程序报江门市政府研究收回,推动职权下放“进退有序”,确保执法有据、赋权精准、运行有序。二是多措并举强化执法队伍建设。下放67个行政执法专项编制,推动区直部门派驻机构纳入镇(街)综合执法队伍,由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统一指挥管理,规范建设执法办公场所,实现镇(街)“一支队伍管执法”。出台《蓬江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管理办法》,举办执法“大比武”、经验宣讲、现场参观等活动,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创新“导师制”培训模式,聘任37名执法业务骨干组建“导师团”,推行实地带教、执法场景演练等实战实训模式,有效提升队伍素质。蓬江区“导师制”被列为全国省市县镇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并在全省推广。三是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推行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制度,营造宽严相济营商环境,发布减免罚清单526条,各镇(街)作出不予行政处罚案件131宗,免罚金额284万元。推动信用修复业务指导前移,在全市率先推行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达”新模式,助力企业及时消除信用瑕疵重回发展“快车道”。着力推动“末端执法”变为“前端服务”,化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依托社区网格主动送政策、送服务,引导商户自觉尊法学法守法,推动基层治理向精细化、预防式、服务型转变。四是创新智慧执法监管模式。强化“数智”赋能,推动“粤执法”办案平台应用全覆盖,实现执法流程标准化、执法办案智能化、执法过程痕迹化,改革以来各镇(街)应用“粤执法”平台办案2.2万余宗,平台办理案件平均数、人均办案量位居全市前列。加强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推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粤执法”数据融合,累计推送案源信息43135条,依托“平安乡村”视频监控系统、“天翼云播”系统进行远程实时监管,切实提升执法协作效率。
三、健全执法监督体系,持续提升执法质效
构建“区级监督检查工作组+镇(街)司法所+社会监督+其他监督力量”基层执法监督新格局,强化执法监督实效。一是“由上至下”探索区级进驻式执法监督。由区司法局和下放职权部门组成监督检查工作组,面对面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把脉问诊,着力发现和解决基层执法中的突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督促整改落实,提升执法监督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纵向到底”做实做细镇(街)司法所一线监督。切实发挥镇(街)司法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职能,用好司法所在行政调解、矛盾排查工作中熟悉基层情况的优势,开展“清单式”“伴随式”执法监督,着力打通行政执法监督“最后一公里”。三是“内外联动”凝聚社会监督合力。拓宽社会力量参与行政执法监督渠道、延伸监督触角,出台《蓬江区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和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工作办法》,选定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6个,选定行政执法监督员5人,以社会监督促进政府层级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四是“末端治理”强化部门协同联动。通过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工作会商、联合调研、争议化解等方式,强化执法监督与法治督察、行政复议、行政审判、检察监督的衔接互动,对各镇(街)开展各类监督110家次,核查处理执法问题线索406条,加快解决执法领域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