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思想深植湾区侨城 绿色发展凝聚美丽开平
近日,国家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名单公布,开平市与其它34个城市名列其中。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南部的瑰丽明珠、新时代的湾区侨城,开平是广东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所在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世界名厨之乡”……现在开平又多了一项国家级殊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是对开平多年来践行“两山”理念、实践“两山”路径的充分肯定和最高期许。
回顾这一路走来,开平人始终将生态环境、侨乡资源和世界遗产作为开平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和最大品牌,始终坚持着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围绕生态环境优势和世界遗产品牌的“两山”价值转化,为国家书写了一份“开平答案”。
一号工程与一把手任务系统推进
近年来,开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两山”理论为指导,将“两山”实践作为全市的“一号工程”,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第一副组长的“两山”基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将开平生态环保、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三项工作结合起来,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实现了从“拥有绿水青山”资源禀赋到“保护绿水青山、挖潜金山银山”主动作为的成功转型,探索出侨乡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开平路径。
开平市开展“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工作推进会
水源地保护与绿色产业相辅相成
开平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以保障饮用水源地饮用水安全为前提,走出了“茶香果甜景色美·山清水秀大沙美”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县级水源地保护区,科学处理好山与水、主与客、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方面,发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的优势,发展以大沙里·欢茶谷茶产业园为代表的生态有机种植产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地;另一方面,整合大沙“山、水、茶、花”的生态资源,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两山”碧道建设相结合,串联大塘面特色村、榄坑梅花基地、天露山等特色景点,开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康养等产业,带动了当地居民增收创收,同时也转变了当地居民对饮用水源地保护的思维,从依山傍水的“被动保护”到保山护水的“主动作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
茶香果甜打造湾区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地典范
大沙镇大塘面由一个水库移民村蜕变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春季杜鹃花盛开在粤西第一高峰天露山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开平以守护“开平碉楼与村落”为核心,守护好海内外华人华侨共同的精神家园,走出了碉楼活化与乡村振兴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科学处理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中国第9个、广东省首个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落户开平。2019全年旅游业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65.56万人次,同比增长12.88%;实现旅游总收入111.45亿元,同比增长21.11%。2020年引进39亿元冈陵田园综合体项目。其中塘口镇以“最美世遗廊道”打造“一线串四珠”发展布局,推动旧墟镇改造和古村落片区综合开发,强亚-宅群-旧墟片区环境全面提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创小镇、创业孵化基地、青少年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吸引大批外出村民回归和侨心回归就业创业。携手港澳每年举办系列世遗文化主题活动。“仓东文化遗产保育中心”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和全国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的荣誉。塘口空间是由华侨经营,利用废旧厂房和旧粮仓改造形成的国际青年旅舍,在广东省“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等,荣获乡村振兴贡献奖。2019年塘口空间举办了20多场文化旅游和国际研学活动,逐步形成了墟里市集活动品牌,成为塘口社区复兴起搏器。
自力村为广东最美乡村
世界遗产与乡村振兴的完美融合
锦江里田园风光美不胜收
马降龙为“世界最美的村落”
中国第9个、广东省首个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落户开平
开平荣获世界名厨之乡称号
塘口空间成为塘口社区复兴起搏器
塘口七夕等墟3天吸引近3万国内外游客
华侨文化保护与现代城镇建设共融共生
开平以活化利用、整体保护为目标,在古镇文物保护区,科学处理好华侨文化保护和现代城镇建设融合发展之间的关系。全市引进66亿元投资,开展用地面积120公顷的“赤坎古镇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将生动刻画侨乡资源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模式。项目由中信产业基金和乌镇团队共同推进,将开平古镇打造成与古北水镇和乌镇相媲美的古镇旗舰项目。采用海绵城市、绿色建筑的方法和理念,将古镇自然生态基底、周边原生农耕和新城区建设相互融合,在充分保护文物与历史建筑的基础上,修旧如旧,匹配环境基础设施,重现古镇历史辉煌,再现侨乡风貌。对原驻居民依法征收房屋,优先安排就业创业,多措并举促进村民参与共建共享增红利。古镇项目将于2021年建成运营,稳定期预计年接待700万人,拉动GDP200亿以上,创造直接就业岗位近万名,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大平台。
赤坎古镇造福海内外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
污染防治攻坚与绿水青山保护齐头并进
开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天蓝水清地绿”的美丽开平。空气质量持续大幅改善, PM2.5浓度连续4年下降,空气质量达标率逐年提高。2020年1-8月,开平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97.5%,PM2.5浓度降低至15微克/立方米,为人民群众展现了“开平蓝”。由开平市委书记担任“总河长”,5级河长制实现河流100%全覆盖。构建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水环境监测网络,形成“一张图+巡查APP+无人机+问题整改督办”为手段的河湖监管体系。市区住家船专项整治经验为省河长制五个先进“典型案例”之一。统筹资金10亿元,整体推进城市、乡镇以及农村三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平农村污水治理经验被全省推广。潭江新美省考断面平均水质达标,各支流水质持续向好。当前,开平又启动了新一轮PPP污水项目,包括2个城区新(扩建)污水处理厂和6个镇级新(扩)建污水处理厂。造林7.4万亩,中幼林抚育9.8万亩,新增生态公益林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5.87%。新增省级十大魅力古树乡村1条、绿美古树乡村2条,蚬冈群星村、苍城联兴村、大沙岗坪村获评国家级森林乡村。金鸡白云石公园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公园,塘口镇、百合镇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小镇。
抬头远眺,天露山群山环抱,孔雀湖碧水荡漾,在诗画般的山水里,品一缕醉人的茶香,让每个来开平和在开平的人吃得安心,春赏杜鹃夏赏禾(稻苗),秋赏稻香冬赏梅,用脚步丈量世界遗产,体验田园生活,享“两山”建设成果。
“两山”基地的成功创建,既是荣誉,更是起点。开平定将秉承先贤敢闯会创的精神,不断深化“两山”基地建设,努力建设成为都市人的休闲小站、现代人的心灵家园、广大侨胞留住乡愁的地方,勠力同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侨城,三江六岸绘就“两山”示范基地崭新画卷。
宜居宜业湾区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