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名为“护行天下——华侨护照专题展”的展览在玉门市博物馆正式开展。玉门是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关键节点,江门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两地在中外交流史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展览主题也和中外交流密切相关,观众可以通过展览展示华侨护照的历史,了解我国对外交流的发展历程和现实意义。 展览快讯 护行天下——华侨护照专题展 展览分为“清代的华侨护照”“民国时期的华侨护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华侨类证照”三部分,展出了江门市博物馆各类护照及出入境文件等藏品共73件套,以丰富的实物和图片展示了从晚清到民国,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护照的历史变迁,更体现了华侨们身处海外却心系故土的爱国情结。 清代的护照 晚清是中国近代出入境制度萌芽和初建的阶段。这一时期,为适应与世界密切联系的新形势,近代意义的护照得以产生,相应的管理制度也开始建立,为中国现代护照制度的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 光绪八年(1882)驻旧金山领事馆给华工黄华饶的签证,该纸护照是至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华侨护照(江门市博物馆藏) 民国时期的护照 1918年金山领事署给马乾的护照(江门市博物馆藏) 民国时期,护照开始由各地自行印制、形式各异,逐步向统一格式及印发机构发展,相应的护照制度也逐步完善,使护照制度向法制化迈进了重要一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护照 新中国成立后,出入境制度和华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护照及华侨类证照的制定和颁发也逐步规范化、法制化,既维护了我国的出入境管理又保护了华侨以及港澳台同胞权益,为国家的开放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雅加达总领事发给李安尧的护照 (江门市博物馆藏) 展览现场精彩照片 此次展览以华侨护照为载体,通过其发展、演变的历史,再现了华侨证照的历史面貌以及背后涉侨政策体系的发展,为新时期侨务政策的改革和创新发展提供思考。 现场观众认真观展 江门市博物馆讲解员为现场观众讲解 展览时间 3月13日-5月13日,感兴趣的观众有机会可前往参观,感受这场独特的文化盛宴。让我们共同铭记华侨华人的历史贡献,传承他们的爱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